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,如出現疑似症狀,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,並依指示就醫,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。
透過貢獻開源,這名印度醫師成就自我,也培力性別社群 獲得2020年「開源女性學術獎」(2020 Women in Open Source Academic Award)的印度醫師Netha Hussain,在高中時初次擁有第一部電腦。而在COVID-19爆發的同時,這個工具也能計算各地的風險程度,減少未來為災難付出的成本,增加居住環境永續發展的可能。
到現在,Hussain已經在維基百科上貢獻了超過13000次,包含英語與馬拉雅拉姆語。文:陳廷彥、林冠廷 當蒐集個資逐漸被正常化,疫情是否導致「資料殖民主義」加劇? 兩位學者Ulises Ali Mejias和Nick Couldry撰文指出,當前COVID-19的疫情可能導致「資料殖民主義」(Data Colonialism)的進一步惡化——無止盡的榨取個人資料,藉此獲得更大的政治權力與經濟利益。而天災對於居住環境的風險更受多方因素影響,舉凡住家附近的土壤液化潛勢、斷層帶、住宅建材等。但從來沒有一個全面的工具,可以偵測住家在各式天災、社會風險下的危險程度形容詞efficient則表示「有效率的」。
Bob: Im listening. Bob:嗯嗯。Bob同樣也有這個困擾,好在Sofia有個提升效率的好辦法。每天早上起床讓媽媽綁頭髮,閃電型的中線。
是大人才以為有什麼好勤勤拂拭。小時候的心腸最是光明磊落,所有伎倆都明明白白。媽媽的寶貝行徑是諸多細節散落在生活中。但毫無記憶的童年,未曾調皮搗蛋過的青少年,反倒有點可惜。
因為成年之後不是不想搗蛋了啊。長大後去教家教,作者說,家教學生在學校廁所放鞭炮,把小便斗炸裂了、排泄物炸得到處都是——「不得不說,記小過是應該的」——不過,平心而論,「用一個小過換一個奇怪的記憶,好像蠻划算的」。
玩媽媽給的電動,又讓媽媽擔心玩太多會近視。媽寶之書召喚世上所有媽寶——跟著媽寶走,走過橋下的沙洲,吃自助餐的便當,餵流浪貓,抄別人的作業,把所有的髮飾都放進粉紅色的盒子裡。哭原來是一種表演,有真有假,小孩心裡都分得清楚哪個是真哭,哪個是假哭。(也讓我想起國小的交換日記,人人活在驚人的幻想裡。
那裏我們是小小孩,是小寶貝,是人最自然的狀態:我媽愛我,我被愛,我媽帶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被愛。和媽媽一起慶生,蛋糕太大吃不完,吃完一次又一次接著吃,每次吃都好開心。小孩都是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書一開篇開宗明義說得好啊,我媽寶我驕傲,我就媽寶這全天下誰不是媽寶,小孩總是媽的寶。
我喜歡作者的理直氣壯,令人忍不住微笑,「我是我媽的寶,我一直都知道」。小時候做花童,媽媽要跟著去喜宴看小孩,長大了做媳婦,媽媽也要做三個年菜讓祝福跟去婆家。
不如乖乖去上課吧,而且一定好好上,不留尾巴給以後的自己。不過我實在也可以惺惺相惜想翹課的心情,因此偶爾有學生寫信來為缺席致歉,我總會抱著「你做學生的好日子也不多了不如好好享受吧」的想法(略帶一點羨慕),回信說沒關係。
《我媽的寶就是我》寫得最好的,當然是做媽寶。文:許菁芳(作家) 每個小孩的眼睛都是晶瑩剔透的,從他們透明的靈魂反射出去,這個世界是七彩的泡泡,充滿魔幻特異的細節。是因為搗蛋的機會少了,後果大了,想及善後不禁瞻前顧後,懶了也累了,索性不玩了。《我媽的寶就是我》是一本給成人裡頭的小孩之書,from a grown-up child to another,召喚出我們體內還殘留的童年,已經沉入意識的家族故事——我們都還記得,只是等待被喚醒。要等到看別的小孩,看別的大人談起別的小孩,才隱隱約約,咦,意識深處,也有共鳴,等待還原。《我媽的寶就是我》寫童年的小小邪惡,不時困惑,各種故意——許多小事本來都沉入記憶的深處了,讀著讀著,又慢慢浮起來,連同當時的情緒——啊,這個情緒我是認得的,原來已經成人的我,有一部分一直都還是那個小孩。
(長大之後心裡也還是明白的,獨居時摔傷見血,也都決定省下假哭,先包紮再哭,後面的哭才是一場真哭)。但其實,我感覺做媽寶沒有什麼不好,理直氣壯地在媽媽面前做媽寶才是正道——在家裡做媽寶,做好做滿,才不會跑到外面處處想當媽寶,誤以為全天下都是媽媽,別人都要照顧我讓我依賴。
而發不發達也沒有甚麼客觀標準,對小孩而言,金鎖片跟果凍綠的自動鉛筆都是媽媽的愛——媽媽的愛永遠剛剛好,媽媽的祝福就是最好也是唯一需要的護身符。在公車上故意投七塊錢,五加一加一,也是三個銅板,騙公車司機分不出來不是十二塊。
台語俗諺說人什麼時候運勢最旺呢,娶某前,生子後,我也感覺此言不虛,但裡面的因果機制我略有淺見。帶著那樣的自我批判和矛盾,原本是小孩的我們居然也都長大了,甚至遺忘了那些矛盾與批判。
其實我們都是長大才知道,記了小過也不會怎麼樣。近來媽寶一詞似乎頗為負面,指稱人依賴、不負責、假設他人要為自己的一切提供照護。跟著那些童年共享的細節走進已經沉澱的記憶。童年眼光最是精準,少時記事最能引起共鳴。
所有孩子都值得最好的,再好的東西媽媽都捨得給,瑪瑙手鐲、鯉魚玉珮、金鎖片,給小孩太貴重嗎,不會啊剛好而已。媽媽的寶貝無論長多大都是媽寶,愛無止盡,能感受並紀錄媽媽的愛,真是做媽寶的殊榮。
(讓我想起小時候總有人在游泳池偷尿尿。可是老師翹課的後果太大了,而且到時候善後的人還是我自己。
但小孩之間當然惺惺相惜。是因為成人的世界將善惡二分了,小孩一邊長大一邊習得各種自我批判,所以才內化了一場又一場矛盾,以為自己哪裡不對勁。
我想人在生小孩後會賺錢,應該是因為小孩子實在是太可愛、太配得世上一切美好了,媽媽一定卯起來賺、卯起來給,不發達也難。)在作文裡拼寫著沒有去過的地方,沒有過的旅遊,沒有過的趣事。或者反過來想也是對的,每個小孩都想當媽的寶——所以這詞還真沒有鑑別度,要罵人媽寶前先想想自己大概也是媽寶,你們其中哪個沒想當媽寶的才拿石頭丟媽寶——欸,但連耶穌本人都媽寶,他媽抱著一個媽寶的形象已經流傳幾千百年了Jay Z試圖移除YouTube上以其聲音合成的影片 除了創作成形的音樂詞曲外,你的聲音還有語調,是否應該享有著作權保護? 以「Empire State of Mind」等歌曲聞名的知名饒舌歌手Jay Z就認為「是」。
並協助編訂維基數據裡的120000筆資料。這套技術不限於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才能使用,原始碼也已經公布在GitHub上。
原本他只是科技產品的消費者,卻在一次無心插柳貢獻維基百科後,進一步參與Wikimedia、Mozilla等開源計畫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身處災難的年代,新創公司為每個住家的風險評分 在臺灣,最頻繁的天災,可能就屬地震與颱風為最。
也許有人會說,這樣的風險只限縮在疫情爆發的時段,但當有愈來愈多專家指出疫情可能不斷復發,這將會成為政府與企業持續追蹤個人行蹤的藉口。即使Apple、Google等公司提出的肺炎接觸史追蹤技術號稱能透過加密保障用戶的隱私,開啟藍牙的要求也會讓用戶暴露在資料被攔截的風險當中。